首页 > 图书中心 > 商业图书 > 经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学科史 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丛书编委会

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学科史 财政学

丛书名: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丛书
著(译)者: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丛书编委会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胡芸
字       数:358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20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10-31
书       号:978-7-5642-4809-3/F.4809
纸书定价:10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为“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以时间断限为经,研究领域为纬,运用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学术视角,全面而详细地对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的学科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地回顾了财税投资学院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其研究方面包括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学术成果、人才培养等维度,全面呈现财税投资学院学科的演进轨迹。本书通过珍贵档案史料,既展现了财税投资学院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也折射出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脉络。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史料价值,为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亦是对上海财经大学办学传统的

  • 本书为“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丛书”中的一本。

    本书以时间断限为经,研究领域为纬,运用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学术视角,全面而详细地对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的学科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地回顾了财税投资学院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其研究方面包括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学术成果、人才培养等维度,全面呈现财税投资学院学科的演进轨迹。

    本书通过珍贵档案史料,既展现了财税投资学院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也折射出中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脉络。

    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史料价值,为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亦是对上海财经大学办学传统的致敬与传承。


  • 上海财经大学校史沿革。
    概述/001。
    第一篇 曲折中发展:学科创建与学科优势、特色的历史性奠基。
    第一章 财政学科的建立与积淀。
    1949—1952年。
    /019。
    第一节 建立财政学科响应新中国对财政人才的迫切需要/019。
    第二节 财政学科的建立基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学术底蕴/020。
    第三节 院系合并和调整过程中财政学科师资迅速充实/024。
    第二章 财政学科的发展与停办。
    1953—1958年。
    /035。
    第一节 财政学科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升/035。
    第二节 参照苏联模式为新中国培养大批财税人才/039。
    第三节 系统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财政问题/043。
    第三章 财政学科的重设与再停。
    1960—1972年。
    /048。
    第一节 全国和上海经济的发展使财政学科得以重生/048。
    第二节 师资队伍的基本恢复与学科发展的再停滞/049。
    第二篇 转轨中进步:学科引领与全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成。
    第四章 财政学科的恢复。
    1978—1982年。
    /057。
    第一节 财政学科发展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057。
    第二节 多位知名学者领衔重组教研团队/058。
    第三节 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064。
    第四节 在借鉴外国财政理论推动四化建设中起示范作用/066。
    第五节 以教研室建设推动财政教学改革/068。
    第五章 财政学科的突破。
    1983—1987年。
    /071。
    第一节 国家经济体制转型为学科转型发展带来契机/071。
    第二节 人才培养方式与内容的系统性变革与创新/072。
    第三节 青年队伍的充实保障学科可持续发展/074。
    第四节 系统引入西方财政理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081。
    第五节 适应新形势不断完善学科研究方向与发展机制/087。
    第六章 财政学科的创新。
    1988—1993年。
    /089。
    第一节 在财政理论的综合与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089。
    第二节 完善财政学课程体系,本科教学质量优秀/091。
    第三节 研究生培养重学术,独具特色且成效显著/093。
    第四节 学科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术骨干迅速成长/097。
    第五节 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扩大深化/105。
    第三篇 稳定中腾飞:优势、特色的形成与全面发展新局面。
    第七章 财政学科优势的确立。
    1994—2005年。
    /109。
    第一节 “211工程”建设中财政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109。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率先与国际同类学科接轨/111。
    第三节 在发展财政与绩效财政方面渐具学科特色/117。
    第四节 学科研究方向明确、教学科研队伍整齐/127。
    第五节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学生综合素质优良/149。
    第六节 构建科研平台,广泛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150。
    第八章 财政学科特色的形成。
    2006—2015年。
    /154。
    第一节 “985工程”项目驱动财政学科质量进一步提升/154。
    第二节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获评国家级教研团队/155。
    第三节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着力提升课程质量/171。
    第四节 推动新一轮教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174。
    第五节 形成具有鲜明上财特色的财政学科体系/179。
    第六节 多渠道、多途径发挥财政学科资政启民功能/185。
    第九章 财政学科的全面发展。
    2016—2024年。
    /196。
    第一节 “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推动财政学科高质量发展/196。
    第二节 教研队伍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97。
    第三节 特色智库建设为中国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202。
    第四节 扎根中国大地做国际国内前沿研究/210。
    第五节 在财政政治学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218。
    第六节 开启重构财政理论体系的新思路/225。
    附录/229。
    Ⅰ.大事记/231。
    Ⅱ.人物篇/233。
    附录1 历年来院系行政负责人/233。
    附录2 历年来党组织负责人/235。
    附录3 对财政学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专业不属于财政学科的带头人/236。
    附录4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科教师名录/243。
    附录5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科学生名录/248。
    Ⅲ.成果篇/285。
    附录6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科带头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发表的论著/285。
    附录7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科代表性著作、教材。
    1994—2024年。
    /285。
    附录8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科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994—2024年。
    /285。
    附录9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科承接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85。
    附录10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286。
    Ⅳ.其他篇/287。
    附录11 财政学科的照片墙/287。
    附录12 财政学科的视频库/287。
    附录13 学生参与财政学科史编撰的收获和体会/288。
    参考资料/294。
    后记/298

版权所有(C)2025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署)网出证(沪)字第053号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