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人文社科

资本金融化的形成机制及中国论域-任瑞敏

资本金融化的形成机制及中国论域

丛书名:匡时.人文社科文库
著(译)者:任瑞敏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台啸天
字       数:280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9.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04-18
书       号:978-7-5642-4669-3/F.4669
纸书定价:96.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从学理上阐明资本金融化形成机制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金融是一个大概念,从宏观角度可分为债权型金融和权益型金融,它们对经济的影响方式不同,分析金融化需要将其区分开来讨论。本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旨在为充实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素材,以提升其理论解释力。最后用“现实存在”反思“中国问题”,在洞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为处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合理使用金融杠杆进行经济建设,健全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批判性反思。

  • 本书从学理上阐明资本金融化形成机制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金融是一个大概念,从宏观角度可分为债权型金融和权益型金融,它们对经济的影响方式不同,分析金融化需要将其区分开来讨论。

    本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旨在为充实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素材,以提升其理论解释力。

    最后用“现实存在”反思“中国问题”,在洞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为处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合理使用金融杠杆进行经济建设,健全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批判性反思。


  • 导 论 / 1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1。
    第二节 何谓资本金融化? / 6。
    第三节 全书的结构安排 / 10 。
    第一部分 资本金融化形成机制的历史逻辑 。
    第一章 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诠释 / 015 。
    第一节 “资本”内涵的历史演变 / 015。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诠释 / 027 。
    第三节 马克思关于资本概念的解析方法及启示 / 039 。
    第二章 资本金融化的历史逻辑 / 053 。
    第一节 历史哲学视域中的资本金融化 / 053。
    第二节 资本的限制与超越:资本金融化的原动力 / 058。
    第三节 资本形态演进的金融化趋势 / 068。
    第三章 现代生产体系金融化及其形塑的生产方式 / 083。
    第一节 现代生产体系的金融化 / 083 。
    第二节 资本金融化推动生产方式的重塑 / 093。
    第二部分 资本金融化形成机制的现实逻辑及其批判 。
    第四章 资本金融化的“债务”基础:生息资本的现代化 / 107 。
    第一节 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意义与后果 / 108 。
    第二节 资本扩张中信贷依赖的理论阐释 / 123 。
    第三节 信贷扩张背景下复杂而不稳定的经济结构 / 135。
    第四节 信贷扩张的社会后果及其批判 / 145 。
    第五章 “实”与“虚”的张力:金融市场的两面性 / 156。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 157 。
    第二节 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163 。
    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虚拟性及其内在机理 / 173 。
    第四节 金融市场走向非理性的精神解析 / 185 。
    第五节 金融市场非理性的社会后果与批判 / 192 。
    第六章 金融衍生产品的非理性发展 / 199 。
    第一节 金融衍生产品:精神创造高度张扬的具象化 / 200。
    第二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运行:以房地产金融化为例 / 203 。
    第三节 证券化:房地产从“不动产”到“动产”的跨越 / 213。
    第四节 从物质到精神的裂变:对房地产金融化的批判 / 223 。
    第三部分 资本金融化的中国论域 。
    第七章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认识资本金融化对中国的意义 / 237。
    第一节 在世界历史坐标中认识中国所处的时代 / 238 。
    第二节 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245。
    第三节 在世界历史坐标中审视资本金融化对中国的意义/267 。
    第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金融强国/278 。
    第一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金融发展的基础/277。
    第二节 处理好金融微观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81。
    第三节 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285。
    参考文献/294。
    后记/301。

版权所有(C)2023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