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经济学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陈旭东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

丛书名:中国经济转型历史与思想研究文库
著(译)者:陈旭东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胡芸
字       数:194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2.7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04-30
书       号:978-7-5642-4600-6/F.4600
纸书定价:8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随着学术中国化讨论的不断深化和扩展,经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也成为其中一个关注焦点。构建中国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自觉,也是近代至今一项依然未竟的学术使命。客观而言,近代学者所指出的对西方经济理论知识单向度的照搬复制、盲目接轨等问题,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学界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学的自主性、主体性、独立性仍然有待加强,需要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本书着力于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这两个重大选题相结合,探究前者为什么可以以及如何对后者形成助推作用

  • 随着学术中国化讨论的不断深化和扩展,经济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也成为其中一个关注焦点。

    构建中国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自觉,也是近代至今一项依然未竟的学术使命。

    客观而言,近代学者所指出的对西方经济理论知识单向度的照搬复制、盲目接轨等问题,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学界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学的自主性、主体性、独立性仍然有待加强,需要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本书着力于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这两个重大选题相结合,探究前者为什么可以以及如何对后者形成助推作用。

    具体地,本书全面考察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现代价值、海外传播、世界影响,并最终落脚于探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之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地位和作用上。

    全书分三编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及其现代价值;二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海外传播及其世界影响;三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


  • 导论/1。
    第一篇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及其现代价值。
    第一章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15。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和基本特点/17。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贡献与历史地位/31。
    第三节 本章小结/38。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现代价值/41。
    第一节 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42。
    第二节 建立中国经济学派与寻根/45。
    第三节 儒学的复兴与中国式管理/47。
    第四节 本章小结/50。
    第二篇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海外传播及其世界影响。
    第三章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55。
    第一节 “中学西渐”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在欧洲传播的铺垫/56。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之于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影响考察/59。
    第三节 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中国渊源及对中国经济的建议/62。
    第四节 本章小结/65。
    第四章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
    ———以《论语》及儒家思想为例的考察/66。
    第一节 从《论语》流布看中国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67。
    第二节 中国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及其经营之道/71。
    第三节 本章小结/74。
    第三篇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
    第五章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话语体系构建的近代探索举要/79。
    第一节 陈焕章:开创海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先行者/80。
    第二节 唐庆增:寻求“就历代经济思想成一专书”的探路人/83。
    第三节 本章小结/86。
    第六章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探索/88。
    第一节 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国经济学构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89。
    第二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研究助推中国经济学构建探索/93。
    第三节 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汲取中国经济学构建养分/103。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1。
    附录1 严复:融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和西方经济思想于一炉/112。
    附录2 中国古代历史变革中的企业家精神/119。
    附录3 中国经济学构建的近代探索与现实镜鉴/127。
    附录4 厚植中国经济学传统文化根基/132。
    附录5 以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137。
    附录6 “术语革命”与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142。
    附录7 概念创新: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维度/147。
    附录8 新质生产力概念与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
    ———基于术语革命的视角/151。
    参考文献/173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经济也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中国经济转型历史与思想研究文库》正是顺应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历史进程和思想演变为切入点,穿透纷繁的历史表象,对相关领域的学理脉络和思想线索进行梳理,对经济脉动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进行总结,从而全方位、多视角地解析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与发展脉络。

    这对于当下正处在新的转型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之上的中国经济的涅槃更生,无疑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与现实价值。

    文库以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作为主要研究基质,依据问题导向,以13部原创学术著作展开相关专题的研究。

    选题内容广博丰富,时间横跨中国古代、近代和当代,涵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新时期中国经济学构建、前现代经济范式、大萧条与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土地经济思想、铁路经济思想、货币思想、公债思想、近现代经济社会转型、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思想、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思想、特定时期地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主题。

    每部专著的作者都在各自研究领域有着比较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究积累。

    在详尽搜集各领域相关经济思想和经济史料的基础上,学者们深入研究了中国经济相关领域制度变迁和转型升级的经验及教训,为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立足点,同时有助于与现当代中国经济转型实践对接,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方向提供经验借鉴,从而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浪潮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为当下中国经济提供保持自身发展路径和“战略定力”的历史智慧与逻辑支持!

版权所有(C)2023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